找到相关内容907篇,用时2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西斋净土诗浅释(2)

    身相的三圣像、因为其流布充满于如微尘的刹土,其大小圆融并不妨碍于全部真身之遍满于太虚。阿弥陀佛神通变现于十方皆能随意自在,本来就不减没有欠缺亦多余。  上品观上品上生  十四观门三品列,上中下辈...、深心、回向发愿心等三心具足而功德无有间断,持戒读经等众行能兼修且六念等法门偏差。即能上品上生于西方安养国,乘坐金台往生于黄金为地的法王家。须臾之间即能悟得无生法忍,只要到了此极乐世界何必忧虑不能作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015063188.html
  • 唐密——提问与解答

    百年之计,而慧命则是永远大计,“不生不灭,净,不减”。  我当年在广州观音楼听香港筏可法师讲《维摩经》。法师讲道,文殊菩萨和维摩居士你一言我一语,滔滔不绝地讨论佛法,舍利弗心想:“现在已经到了...都是食素的。  六祖当年不得已时也吃肉边菜。对学生来讲,如果你受了戒,应尽量吃素,不得已时可以吃肉边菜。如果你只受了简法,必要时可吃三净肉。所谓“三净肉”是指:是我亲自杀的,不是专门为我杀的,杀时我...

    杨佛兴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015463192.html
  • 《传心法要》初解

    说:不减。此心无依无住,无能也无所。如果不动妄求之心,当下便证觉悟之道。  等到证道之时,也只是证得本心即是佛。所以,历劫功用造作,都是在做虚妄之事。就好象力士得到宝珠的时候,只是找到本来就在额内...一心即是佛,佛与众生更无别异;但是众生著相外求,求之转失,使佛觅佛,将心捉心,穷劫尽形终不能得;不知息念忘虑,佛自现前。此心即是佛,佛即是众生;为众生时此心不减,为诸佛时此心添,乃至六度万行河沙功德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022563223.html
  • 釋達觀著:随缘自在

    受想行识,亦复如是。  “受想行识”亦因缘所生法,故我说即是空,只是假名“五蕴”。若能明白“色”、“空”的真义,则落空有二边,即能契入中道实相。  舍利子!是诸法空相,不生不灭、净、不减。 ...息灭三毒  心地无非 自性持戒  心地无乱 自性禅定  心地无痴 自性智慧  应无所住 执一法  而生其心 舍众生  身居红尘 心无染著  取于相 ...

    釋達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35563704.html
  • 论第一义空与涅盘-以杂阿含经第一义空经大般若经第二分和大般涅盘经为主

    374, 北凉?昙无谶译。  9. 《佛说胜义空经》T.15/655, 宋施护等译。,  10. 《佛说不减经》T.16/668, 元魏菩提流支译。  11. 《佛说无上依经》T.16/669, ...开始讨论〈第一义空经〉所示第一、最上、最胜的境界何以名为“涅盘”或“无余依涅盘”, 而名为“第一义空”的空境界这个问题着手, 加上《大般涅盘经》中提出声闻乘的修学者真实了知到“第一义空”的真实义...

    曾惠田井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52063709.html
  • “理性”与“觉性”—中国佛学与宋明儒学的一个公共话题

    无别法而为能证所证。……故所修行理,宜顺此而乃起心断恶,亦起心修道。道即是心,不可将心还修于心;恶亦是心,不可将心还断于心。不断造,任运自在,名为解脱人。无法可拘,无佛可作,尤如虚空不减,何...“印度佛学在原始的阶段,即为了确定实践的依据,提出‘心性明净’这一原则性的说法”;“印度佛学对于心性明净的理解是侧重于心性与烦恼同类。它以为烦恼的性质嚣动不安,乃是偶然发生的,与心性相顺的,因此...

    冯达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52863719.html
  • 《坛经》版本及内容流变

    理体是相应的,所以无边无际,圆融无碍,通达一切。因此,佛经所阐释的教理,并不神秘、也不玄奥,就是宇宙人生、万事万物存在、发展的规律和法则。  法,不减去,不生不灭,不动摇,它并不因佛的...可传僧璨,璨传道信,信传弘忍,忍传慧能,而复出  神秀。能于达磨,在中国为六世。故天下谓之《六祖  法宝记》,盖六祖之所说其法也。……然六祖之说,  余素敬之。患其为俗所增损,而文字鄙俚繁杂,殆  ...

    张志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61363762.html
  • 《坛经》惠能顿悟禅教深层义蕴试探

    觉之顿时显了,修证一如。于此阶段,不二之法彻底彰显之为禅者绝对主体性的如如境界,无所谓真妄迷悟,无所谓圣凡善恶,法尔自然,不减。于此境界,感悟,理悟与证悟化为顿悟一体,无有先后高低;起信论所云本觉...多门)蕴涵出来。我认为,我们在合刊坛经可以发现以下十门:(超形上学的或即可言诠的)不二法门,(存在论或本体论意义的)实相门,分别胜义与世俗的二谛门,(方便设立“本心本性”或“佛心佛性”)的心性门,(...

    [美国]傅伟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02063978.html
  • 禅与园林风格的演变(1)

    理论基础上,大乘佛教进一步发展出“因缘所生法,我说即是空”(《中论》)、“色异空,空异色,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,受想行识,亦复如是。舍利子,是诸法空相,不生不灭,净,不减,是故空中无色,无...它们展示了众生在过去、现在和未来三世中因烦恼惑业而流转于生死的全部过程) 的理论,来说明人生痛苦现状及社会平等的原因;“四谛”第三是“灭谛”:它告诉人们世间诸苦可以断灭,造成生死轮回的十二因缘的锁链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05464016.html
  • 帝洛巴--噶举派白教第一代祖师(1)

    在听的同时能有这种智慧自然生起,那就如同聋子的听力一样,在听者和被听者之间已没有明确的分别。 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中提到一切事物、众生的本性:  “……是诸法空相,不生不灭、净、不减……”  ...  帝洛巴--噶举派白教第一代祖师  [六教授]  思、不想、寻伺、著、求、持本元  【序】  帝洛巴──噶举之父,其教义及实修风范,不仅在当时印度佛教界中璀灿如光芒万丈的宝钻,影响力更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44564248.html